第五章病因、发病与病机
学习目标1.掌握各种病因的致病特点;掌握发病的基本原理及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津液代谢失常等基本病机。2.熟悉内生“五邪”的病机。3.了解疾病的发生与内外环境的关系。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各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从而保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当这种动态平衡因某种原因遭到破坏,而又不能自行调节恢复时,人体就会发生疾病。破坏人体自身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对平衡状态而引发疾病的原因就是病因。病因学是研究病因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的学说,同时也探讨各种致病因素所致病证的临床表现,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黻生,亦即发病,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但不外乎是人体的正气与致病的邪气之间相互斗争,即邪气对人体的损害和正气抗损害的过程。因此,中医学以正邪相搏来阐述发病的机理。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它揭示了疾病发生、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本质特点及其基本规律。因此,研究病机,是认
f识疾病本质的关键,也是进行正确诊断和治疗的前提。正如唐代王冰所说:“得其机要,则动小而功大,用浅而功深。’’第一节病因
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有六淫、疠气、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不当,以及外伤和虫兽伤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使人发生疾病。此外,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原因和结果是相对的,在某一病理阶段是结果的东西,在另一阶段则可能成为病因。例如,水湿、痰饮、瘀血、结石是各种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导致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同时这些病理产物停留体内又可作为新的致病因素,导致其他病证的发生。中医认识病因,除了解可能作为致病因素的客观条件外,主要是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也就是通过观察疾病的症状、体征等病态反映,加以分析归纳,推求病因,然后将病因、病位、病理结合起来,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这种方法称为“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一、六淫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六气”是万物赖以生长的条件,对于人
f体是无害的。当气候变化异常,如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天应温而反寒,秋天应凉而反热等),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暴冷、暴热等),或人体的正气不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