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和《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六艺: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六种才艺。
3、整体感知
一、注意读音、句读、节奏、感情俟sì莫mù甫fǔ哂shě
相xià
g铿kē
g沂yí喟kuì雩yú冠guà
二、学生看注释后,说出四人的姓、名、字,解释“侍坐”。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曾皙,姓曾名点,字皙,是曾参的父亲,父子两人都是孔子的学生;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公西华,复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三、这篇文章的体裁。这是一篇以记叙为主的记叙文。《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著作,相对而言,本文是《论语》中篇幅较长的一篇,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四、根据内容,课文可划分为几个段落?试用简洁的语文概括段意。第一段(从开头到“则何以哉”):写孔子问志。第二段(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写弟子述志。第三段(从“三子者出”到结束):写孔子评志。
四、赏析
第一部分
1、孔子在问什么?(明确:问志)但他有没有一上来就问呢?而是先用温和的话打消了学生们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孔子的话讲了两层意思:1不要因为我是你们的老师,年龄比你们大,你们就不敢讲话。从而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大胆地谈个人的理想和蔼可亲,平易近人。2指出他的学生平时认为人们不了解自己,所以感到无所作为,因而假设了一种情况,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该怎么办?从而启发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循循善诱。2、孔子这样出场给你以什么印象?态度和蔼,思想明智等
第二部分
1、用原文说说四个弟子的“志”,即政治理想有何不同?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公西华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为小相”。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咏而归。”
2
f2、分析四个弟子的性格特征。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在他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由此可见其抱负之大。在座的四个弟子中,子路年龄最大只比孔子小九岁,平时与孔子也比较接近,所以说话较少拘谨;但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抢先发言,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