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资料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1文学常识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沛国谯县人。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曹操是汉末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重要作家。2重点内容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叙事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享年61岁,2重点内容(1)表现对远方朋友的慰问,表现挂念友人命运之情无时不在,并有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本诗表达悲凉气氛的句子:杨花落尽子规啼(3)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4)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答: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的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杨花”飘飞给人以漂泊之感,“子规”悲啼使人顿生离别之恨,通过特定的景物为全诗渲染了一种愁苦、凄凉的气氛。(5)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联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6)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7)人们对这首诗后两句尤为赞赏,请你说说其妙处。答: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次北固山下》1文学常识
选自《全唐诗》。王湾,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体裁:五律诗,写景抒情诗。2重点内容
(1)重点句子赏析首联:①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②赏析:写行途所见之美。“客路”“行舟”体现人已在江南,神弛故里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③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画面描述:涨潮时江水漫无际崖,水面变得辽阔无边。晓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