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联考高二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中国,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居“家”之“训”的全面而系统的家训是进入封建社会以后才出现的。而对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影响的家训是在汉代统治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即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以后,并且后世所有有影响的家训著作中无不贯穿着占“独尊”地位的儒家思想观念。因此可以说,中国古代的家训文化实际上是儒家的家训文化。家训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儒家伦理纲常注入了家庭这一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在家训的约束规范和长期熏陶之下,形成了符合社会需要的良好的家风、门风,这种家风再经过统治者的倡导,叉影响到整个社会风气。比如曾被明建文帝赐以御书“孝义家”的浦江郑氏家族,自宋建炎初开始累世同居,同灶而食,维持了十五世,历经宋元明三代。该家族的家训《郑氏规范》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像这些举家和睦相处、恪守封建伦理的大家族,不能说不依赖于长期形成的良好家风。封建统治者正是通过树立这些典型样板,来达到正风敦俗的目的。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是在农业宗法社会的沃土中生长出来的伦理型的文化,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些方面又是交织、渗透在一起的。积极的一面主要在于:它以自己别具特色的教化功能和教化方式促进了家国整合机制的形成和巩固,保证了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稳定,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农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卓有成效地在家庭、宗族乃至全社会倡导和推行了进德修身、睦亲齐家、治家兴业、待人处世等各个方面的伦理道德准则;熏陶和养育出了品德高尚、为国为民、清正廉洁、坚持操守、宽厚谦恭的一代代名臣贤士、谦谦君子。消极的一面主要在于:它以封建地主阶级的纲常礼教轨物范世,稳固了剥削阶级的反动统治秩序,某种程度上延缓、滞阻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塑造出了一批批唯封建伦常是从,甚至“愚忠”“愚孝”之辈和“贞女”“烈妇”等牺牲品;它宣扬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和守分安命的宿命论思想禁锢了人们的进取精神,麻醉了人民的革命意识;它的长期濡染所积淀下来的重农轻商、家族认同、盲目顺从、固守忍让等民族心理至今仍在对社会政治、经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