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导向的理工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作者:王瑜于重重苏维均肖洪兵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第05期
摘要: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国家需求的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本文总结了课题组成员多年来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导向的理工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经验,并简单列举了阶段性成果,希望这些经验能够为理工类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5011502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在研究生教育中更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重大成就,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但总体上看,研究生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培养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1。随着世界新格局的逐渐形成,一个国家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将成为国家发展和地位巩固的重要条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也将成为未来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重要指导方向。多年来,课题组成员在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导向的硕士生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实践,目的旨在理工类研究生教学培养过程中将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完美结合,培养研究生科学研究、创新与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学以致用的真本领。下面把培养经验进行简要总结:一、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研究生教育迅猛发展、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我国研究生教育要实现学术型、应用型以及复合型人才培养并举的新格局,要能够培养出引领各行各业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2。面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急迫需求以及理工类研究生培养的特点,课题组成员提出了“以人为本、注重实践、问题驱动、创新引领”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了“多学科融合、个性化培养、互动式指导、合作式科研”的培养模式,注重拔尖创新的人才培养。1多学科交叉融合,合作式科研创新。随着世界多元化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兴科技不断涌现,交叉学科知识及应用需求变得非常迫切,当前的知识生产模式日益朝向情境化、集体性、跨学科协同性、主体多元性、组织多样性、社会责任性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