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39题对点特训(三)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中国人民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一步坚定
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信念,凝聚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2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关于“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教导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并阐述其现实意义。
2科学与技术在争论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伽利略和牛顿发现惯性定理以前,亚里士多德的“没有力就没有运动”的说法在长达
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被认为是“科学”的;在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时候,牛顿力学体系和万有引力定律被认为是认识宇宙的“科学”;在没有现代西医的时候,尤其是在巴门尼德发现细菌以前,放血疗法也被认为是“科学”的。“蛙腿论战”(意大利科学家伽伐尼与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用青蛙腿做实验,分析引起蛙腿抽搐的生物电、静电等原因的论战)是科学发展史上意义重大的一次论战,它推动了电化学、电学、电磁学等科学的发展和生物电的发现及电池的发明。
我们要有科学争论的勇气,更要有勇于实践的胆识、善纳争论的胸怀。一种观点、理论或者一项决议遭到公开的争论并不是多么可怕的事情,相反是促进科学进步、决策合理、社会和谐的突破口。(1)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回答,为什么我们要有科学争论的勇气,更要有勇于实践的胆识?
(2)我们应如何看待人们对同一问题的争论?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f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脚踏实地、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实现“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结合材料,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建设“美丽中国”的哲学依据。
4穹顶之下,雾霾肆虐,《环境保护法》修订备受瞩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用严格的法律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造福人民群众。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新的《环境保护法》,至此,这部中国环境领域的“基本法”完成了25年来的首次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