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从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雄辩地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阐述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指出“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发言在代表们的掌声中结束。材料三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会议上,很多国家对中国不十分了解,对中国抱有敌意。针对这种情况,周恩来临时修改了早已准备好的发言稿。他诚恳地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亚非国家不应陷入关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争论,而应团结起来,积极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周恩来的发言,深深打动了与会代表的心弦,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材料四1990年到2004年,中国已先后向联合国10个维和任务区派出了1450多名军人参与维和行动,其中包括650名军事观察员、军事联络官、军事顾问和参谋军
6
f官。
图5联合国维和部队中的中国官兵(1)材料一中的谈判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最终签订了什么条约?(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代表提出了什么外交要求?在这一要求遭到拒绝后,中国国内爆发了什么运动?(4分)(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次国际会议?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在这次会议上发挥的积极作用。(4分)(4)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指出中国国际地位发生的变化。(2分)(1)鸦片战争。(2分)《南京条约》(2分)(2)收回山东主权。(2分)五四运动。(2分)(3)万隆会议(亚非会议)。(2分)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与会代表广泛认同,增进了与会各国的团结;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2分)(4)从屈辱外交,到拥有独立外交,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2分)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认为:统治者如果不以法律而是以他的意志作为统治的准则,如果他的命令和行动不是为了保护人民的财产,而是以满足他的野心、贪欲和其他不正当的欲望为目的,那就是暴政。材料二19世纪40年代以前,工业国家工人收入低微,物质生活贫苦。许多工人家庭常年只能吃黑面包,缺乏基本的营养。全家几代十几口挤在一间小屋,虽然劳碌终日,却只能求得温饱,遇到涨价、失业、生病、工伤,往往债务缠身,赊欠无门,连简陋的家具也送进当铺。
7
f而资本家的财富却“令人陶醉地增长”,他们生活悠闲,过着奢华的生活。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