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发觉的知府、推官,也都受牵连定了罪。(“其”
“鬻”“坐”各1分。定语后置1分。)
13.作者对吴炎、潘柽章二子充满赞扬、敬佩和同情怀念之情,称他们是“高才”“畏友”,(2分)而对庄则充满鄙薄之情,称之为“不甚通晓古今”“不学”(1分)。
14.(1)C
(2)拟人、比喻(2分)“泣”夜露哭泣,拟人手法;露水如珠,萤火虫像细碎的火光,比喻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夜露连连滴落,萤火虫飘飞的夜景,(1分)表达了作者无尽的愁思(或烘托出诗人凄凉悲伤,虚无烦乱的内心状态)。(1分)。
(3)①本诗中的“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是说中夜生起愁思,于是弹琴读书幽幽琴声响遍屋里,诉说着无边无际的愁,满床书卷翻遍,愁思难解。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无法解脱的深广复杂的愁苦、忧思之情。(2分)①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乐琴书以消忧”是说弹琴读书能获得快乐而消除忧愁,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摆脱忧愁缠绕的官场生活,回归田园的快乐之情。(2分)
15.(1)丛菊两开他日泪(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3)岩扉松径长寂寥
(4)赢得仓皇北顾(5)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16.DE(A项错在以“月”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本文的线索应是“月缺”或是“天残
地缺”。B项错在“这样的结构布局破坏了散文的含蓄美。”C项错在所说从“‘天残地缺的中国神话传说中,发现了月亮没有真正圆过的真相”。)17.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引用中国古代文献中“月”的独到解释,引起读者的好奇。①“月亮”本是美好的代名词,象征团圆,而这却用违背常理的解释,别具匠心,为下文所阐释的哲理做铺垫。(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高三语文答案第2页(共5页)
f18.①阙缺往往是事物的常态。①残缺缺憾往往蕴含着美感。①现实世界中没有真正的圆。每点1分,共3分
19.①拟人,比如“在出生的绿芽嫩嫩怯怯地探头出土时,花已暗藏在那里”“嫩嫩怯怯地探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芽儿新抽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生命孕育的美好。
①反复运用“花……在那里”这种句式,反复咏叹,增强感情色彩,强调人生每个过程都是美好的,每一刻都是值得欢欣的。
①运用排比句式,从时间的转换、情境的铺设,画面的叠现等角度,给读者带来美好的感受。要用心留意身边的每一份美丽,懂得时时去珍惜,去感恩,留住心中永恒的美丽。
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