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周至一中
李春利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这一阅读要求。
2、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
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掌握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分析鉴赏诗歌。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设想:
将诵读方法的指导和古代诗词意象的体悟、情感的把握结合起来。通过诵读
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古代诗词的语言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首先让学生了解背
景(知人论世)、熟悉内容,在此基础上把握住诗词的感情基调、感情变化,对
一些经典的诗句和重要的词语进行细致地揣摩(以意逆志、缘景明情),然后再
对学生进行诵读技巧的指导。诵读古诗词有一定规律,有一些技巧,比如划分音
步、押住韵脚、突出平仄、讲究节拍、语势呼应等,通过诵读达到更深切地体会
作品情感的目的(因声求气)。
本单元共涉及10首诗歌作品,涉及到诗、词、曲三种样式,因课时有限不
可能面面俱到。重点讲解《将进酒》《李凭箜篌引》并指导学生设计诵读方案。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中国古代诗歌欣赏》的三个单元体现了古代诗歌鉴赏的三
个层级
以意逆志诗作主旨、创作本意
缘景明情诗作的情感(意境)
因声求气诗作神韵、气势、风格。“声”是诗作思想情感的声韵体现。
二、诵读在学习中重要作用。
第1页
f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和音韵。所以,诵读诗词,能够培养对古典诗词的良好语感,进而“进入角色”,深切体会诗中的情感。
2、有感情地全身心地投入诵读,可以受到诗歌音乐美的熏陶,获得一种审美愉悦。
三、明确“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含义。“因声求气”是指通过感受诗文语言的节奏来把握作品的精神,“吟咏诗韵”是指通过吟咏诗文的音韵来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一句话,借助诵读深切体会诗词的音韵、情感。四、如何做到“因声求气,吟咏诗韵”(1)定准基调:基调在音乐作品中是指主要的高低长短,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一般说来:爱的感情“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气足声硬”;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喜的感情“气满声高”;惧的感情“气提声凝”;欲的感情“气多声放”;急的感情“气短声促”;冷的感情“气少声平”;怒的感情“气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