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学院(系)
: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2013
年
11
月
f实验一:串口实验
预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ARM的串行口工作原理。
2.学习编程实现ARM的UART通讯。
3.掌握CPU利用串口通讯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实验目
硬件:ARM嵌入式开发平台、PC机Pe
tium100以上、用于ARM920T的JTAG仿真器、
串口线。
软件:PC机操作系统Wi
2000或Wi
XP、ARMADS12集成开发环境、仿真器驱动程序
超级终端通讯程序。
三、实验原理
1.异步串行I/O
异步串行方式是将传输数据的每个字符一位接一位例如先低位、后高位地传送。数据
的各不同位可以分时使用同一传输通道,因此串行I/O可以减少信号连线,最少用一对线
即可进行。接收方对于同一根线上一连串的数字信号,首先要分割成位,再按位组成字符。
为了恢复发送的信息,双方必须协调工作。在微型计算机中大量使用异步串行I/O方式,
双方使用各自的时钟信号,而且允许时钟频率有一定误差,因此实现较容易。但是由于每个
字符都要独立确定起始和结束即每个字符都要重新同步,字符和字符间还可能有长度不定
的空闲时间,因此效率较低。
图31给出异步串行通信中一个字符的传送格式。开始前,线路处于空闲状态,送出连
续“1”。传送开始时首先发一个“0”作为起始位,然后出现在通信线上的是字符的二进
制编码数据。每个字符的数据位长可以约定为5位、6位、7位或8位,一般采用ASCII编
码。后面是奇偶校验位,根据约定,用奇偶校验位将所传字符中为“1”的位数凑成奇数个
或偶数个。也可以约定不要奇偶校验,这样就取消奇偶校验位。最后是表示停止位的“1”
信号,这个停止位可以约定持续1位、15位或2位的时间宽度。至此一个字符传送完毕,
线路又进入空闲,持续为“1”。经过一段随机的时间后,下一个字符开始传送才又发出起
始位。每一个数据位的宽度等于传送波特率的倒数。微机异步串行通信中,常用的波特率为
50,95,110,150,300,600,1200,2400,4800,9600等。接收方按约定的格式接收数
据,并进行检查,可以查出以下三种错误:
1)奇偶错:在约定奇偶检查的情况下,接收到的字符奇偶状态和约定不符。
2)帧格式错:一个字符从起始位到停止位的总位数不对。
3)溢出错:若先接收的字符尚未被微机读取,后面的字符又传送过来,则产生溢出错。每
f一种错误都会给出相应的出错信息,提示用户处理。
2.串行接口的物理层标准
通用的串行I/O接口有许多种,现仅就最常见的两种标准作简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