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陶,下岗职工人数居高不下,增大就业压力;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空间较小,数量有限,规模不大,难于生存,劳动力需求不大。行政事业单位:
一方面机构改革,岗位限编,编制精简;另一方面,公务员依然抢
f手。公务员今年招收8000人,而报名人数达到几十万。再有,公务员
出口不畅,新陈代谢缓慢。自1996年实施至2003年的8年间,
据人事部统计被辞退的不合格公务员,年均不到2500人,辞退率仅
约0、05。加上这8年间,主动辞去公务员职位的人数。粗略估算,公
务员的流动率在1.25%左右。而企业人才流动率达10%。造成公
务员“只进不出”、“进多出少”。相比之下,在国外,大企业认为5%
的人员流动比例才能保持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职工劳动态度的改善。竞
争激烈的华尔街的人才流动比例高达30%至40%。人才流动可以促
使劳动者不断提高劳动素质,增强自身竞争力。流动缓慢影响、制约了
大学毕业生进入公务员系列。
4、农村富于劳动力大量涌入就业市场
我国是农业大国,我国有13亿人口,其中8亿在农村。
农村实现现代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农村现代化,即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
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影响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重要因素。
城市化步伐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
目前我国城市化率为40,低于47的世界平均水平。
近40年中,每年建成800个小城市,1000万人口离开农村。
2020年城市化率目标值为57,今后每年要有1300万人离开农村。
即将有551亿人移居城市
。
2050年70的人口移居城市。
农村富裕劳动力增加,大量低廉的劳动力涌入城镇,为国民经济提供了
重要的积累,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国企职工的年均收入约比农民高127,
f达7381元,“这意味着每雇佣一个农民工为雇主的利润或通过产品价格的下降为消费者福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剩余积累贡献了7381元”,如果以1999年的统计数字,9546万农民工计,则农民工的剩余积累为7046亿元,相当于当年国民生产总植的9,在一个以粗放型生产为主的时代,农民工的就业优势是很明显的,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大学生就业的空间。
加之城镇新增劳动力、下岗转岗工人。2005年,全国城镇新增劳动力1100万(其中高校毕业生338万,中职毕业生250万,当年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210万,复员转业军人50余万,农转非人员250万)而且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进展,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向城镇转移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