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越族源流及越南与中国的关系(分次贴上)越族与粤族,越国与粤国越有狭广两义。狭义指先秦时建都会稽(今浙江绍兴)的诸侯国春秋晚期至战国前期本被视作“蛮夷”的越族曾在今江浙一带建立越国有史记载共传8代历160多年向周朝贡尊周天子为“共主”周天子也赐以祚命封为方伯。越国在灭强大的吴国后曾与当时中原国家会盟雄视江淮地区号称“霸主”越王勾践灭吴成为中国春秋“五霸”之一。在楚怀王二十三年(前306)越国已为楚国所灭从此分散诸族子争立其部族首领有的称王有的仍称越君活动于江南沿海一带均朝服于楚国。或说于楚威王七年(前333)为楚所灭;或说终战国之世虽为楚所削但一直延续到秦统一六国综合史料分析此时统一的越国已经不存在而且与中原文化的互动也减弱了自甘苟居蛮荒之地对国家的概念趋向模糊实行部落制统治直至汉末孙吴渡江之后。广义是对中国战国、秦、汉时期南方长江下游即“自交趾至于会稽七八千里”沿海地区及其士著居民的泛称总称。越人分布的范围有的说在江南有的说自会稽至交趾有的认为包括中国南方和越南北部地区有的还认为应包括现在的中南半岛诸国。按较通行的研究意见主要应在今中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安徽、湖南诸省、区和越南北部。关于越人的来源有的认为与楚有渊源关系传说“与楚同姓”都是“祝融之后”;有的认为是夏禹的后代等等。随着考古学文化的发现越来越丰富学者颇重视从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去探讨越人的来源。有的学者推断分布于中国东南和南方包含印纹陶的诸文化其创造者应是越或百越的先人。文献记载商朝的蛮或荆蛮大概也包括了古代越族。甲骨文中已有粤字古时粤与越常通用它与越族有何关系尚需研究但商时越族或其先民在中国南方的散布已有文献可证。战国后期除有百越名称外还有“扬越”的名称。这一地区为《禹贡》所说的九州中的扬州之域由于九州制只是当时学者对未来统一国家的一种规划其范围有说包括今淮南、长江下游和岭南的东部地区有时又包括整个岭南地区所以扬越实际也是战国以来至秦汉对越人的另一种泛称。因其居民“非一种”“各有种姓”或指一些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有变化的族体据其语言、习俗和地域的差异故又称“百越”或“越人”。战国时称百越文献上亦作百粤、粤;又言其分布甚广内部“各有种姓”杂处于南方各地。故此词应是包括若干个民族的泛称至今已难以完全分清。秦汉时泛称中国南方民族为越族史称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