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解读美国大学的消费主义文化现象摘要: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产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是西方社会科学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社会批判理论之一。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以“惯习”“文化资本”“符号权力”等概念为核心,揭示出现代等级社会中阶级、文化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如何起到维护和再生产社会等级和结构的文化作用。美国大学的消费主义文化是在美国独特的教育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其再生产过程具有特殊性。同时,这种特殊的再生产也带来了值得思考和研究的特殊社会影响。关键词:文化再生产;惯习;文化资本;符号权力;美国大学;消费主义中图分类号:g1317文献标志码:a?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13303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是当代世界著名的社会学家。文化再生产理论是其教育社会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根据对法国教育的实例研究,布氏的文化再生产将高等教育与社会文化相互联系起来,揭示了教育如何起到维护和再生产社会等级和结构的文化作用。美国大学的消费主义文化正是在其独特的教育背景和社会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本文通过布氏的文化再生产理论来解读美国大学的消费主义文化及其再生产的产生过程,并进一步解读该消费主义文化再生产带来的影响。一、理论解读布氏文化再生产理论解析
f文化再生产是一个总体的概念,它包含了许多具体的支撑其理论框架的概念,如惯习、文化资本、场域和符号权力等。其中,最核心的三个关键词是“惯习”“文化资本”和“符号权力”。
(一)惯习关于“惯习”一词,布尔迪厄没有给出直接的解释。但是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社会学家柯尔库夫指出,“惯习是持久的、可转移的、系统的禀性,也就是说以某种方式进行感知、感觉、行动和思考的倾向1”。笔者认为,可以从另一角度理解“惯习”。首先,惯习是一个系统,即拥有清晰的结构和严密的组织。具体体现在人对历史文化脉络清晰的传承上。其次,惯习的主体是人,客体是社会实践,具体体现在惯习是通过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社会实践传承这一系统。再次,惯习的内化过程揭示了再生产的过程。换句话说,惯习是一个以人为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来揭示和传承再生产过程的体系。(二)文化资本布尔迪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阐释了文化资本的内涵,将文化资本这一概念贯穿到整个的文化再生产理论体系中来。“文化资本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而储存于个人身体中的文化知识、文化技能及文化修养2。”根据布氏理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