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论地方政府间合作的最新进展
汪伟全
20101226来源:《探索与争鸣》2010年第10期摘要:摘要:地方政府间合作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当前公共管理运动的重要内容。新世纪以来,中国地方政府间合作有了新进展,呈现出组织类型众多、合作形式多样化、合作领域制度化与务实性等诸多特征。未来地方政府间合作的发展趋势,将注重信任机制与利益协调机制建设,创新多中心网络治理模式。地方政府合作关系的发展轨迹,是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共同抉择之结果,而利益诉求则是其内在运行逻辑。地方政府间合作既是公共行政改革的趋势,也是当前行政科学研究的热点。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把这种全球范围内府际合作趋势,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环境保护和经济持续发展等政策问题,亟需区域内各地方政府间协力处理;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地方政府间必须通力合作解决失业和贫穷等社会问题;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区域内各地方政府间必须藉由资源和行动的整合,以发挥综合作用和提升地方竞争力。[1]与全球府际合作趋势相一致,中国地方政府间合作亦然。国内地方政府间合作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启动(19821986年)、沉寂(19871989年)、重新启动(19901999年)、快速发展(2000至今)等四个阶段。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区域经济活动一体化日益增强,地方合作也随之开展得如火如荼。地方政府间合作的最新进展合作组织类型众多,且形式多样化。目前我国的主要合作组织有如下类型:一是省级层面的省市间的经济协作区:如长三角经济区、东北经济区、五省区经济协调会、西北五省区经济技术协作联系会、三峡地区经济开发区等;二是省市毗邻地区经济协作区:如嫩江流域经济区、湘桂毗邻地区经济协调会、闽浙边区三地一市经济技术联谊会等;三是省内经济协作区:如闽南经济区、苏扬两地经济技术协作网、浙东经济技术联谊会等;四是城市间技术与经济协作网络:西北五城市经济技术联系会、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十五城市横向经济联合恳谈会等;五是跨地区的对口援助:如北京市支援
1
f内蒙古自治区,天津市支援甘肃省,上海市支援云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方政府间合作组织不仅数量诸多,而且形式亦多样化:(1)高层联席会议,如武汉经济协作区市长联席会议。(2)城市政府联合体,如辽宁沿海城市经济区联合体。(3)非政府组织合作论坛。这些非政府组织在加强区域合作理论和实践宣传、探讨总结和交流区域合作经验和对策方面作了大量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