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析广东、香港、北京现有的数据后发现,不论对于疫情的爆发阶段,还是疫情的控制阶段,这个参数都不能用得太小,否则无法描写好各阶段的数据。该参数放在1525之间比较好,为了简单我们把它固定在20(天)上这个值有一定统计上的意义,至于有没有医学上的解释,需要其他专家分析。
参数K显然代表某种社会环境下一个病人传染他人的平均概率,与全社会的警觉程度、政府和公众采取的各种措施有关。在疾病初发期,社会来不及防备,此时K值比较大。为了简单起见,我们从开始至到高峰期间均采用同样的K值(从拟合这一阶段的数据定出),即假定这阶段社会的防范程度都比较低,感染率比较高。到达高峰期后,我们在10天的范围内逐步调整K值到比较小,然后保持不变,拟合其后在控制阶段的全部数据,即认为社会在经过短期的剧烈调整之后,进入一个对疫情控制较好的常态。显然,如果疫情出现失控或反复的状态,则K值需要做更多的调整。
2计算结果21对香港疫情的计算和分析。香港的数据相对比较完整准确。但在初期,由于诊断标准等不确切,在3月17日之前,没有找到严格公布的数据。我们以报道的2月15日作为发现第一例病人的起点,2月27日从报道推断为7例。3月17日后则都是正式公布的数据。累积病例数在图1中用三角形表示。我们然后用上述方法计算。4月1日前后(从起点起45天左右)是疫情高峰时期,在此之前我们取K016204。此后的10天,根据数据的变化将K逐步调到00273,然后保持00273算出后面控制期的结果。短期内K调整的幅度很大,反映社会的变化比较大。图中实心方黑点是计算的累积病例数。从计算累积病例数,很容易算出每天新增病例数(当然只反映走向,实际状况有很大涨落)。可以看出,香港疫情从起始到高峰大约45天,从高峰回落到110以下(每天几个病例)大约40天(5月上中旬),到基本没有病例还要再经过近一个月(到6月上中旬)。
22对广东疫情的计算和分析。广东的起点是02年11月16日,到今年2月下旬达到高峰,经过了约100天。在今年2月10日以前的数据查不到,分析比较困难。总体上看,广东持续的时间比香港长得多,但累积的总病例数却少一些,这反映出广东的爆发和高峰都不强烈。但广东的回落也比较慢。从2月下旬高峰期到现在经过了约70天,还维持着每天10来个新增病例,而同样过程香港只用了约40天。这种缓慢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也反映到K值上。比较好的拟合结果是,在高峰期之前(t101天),K00892;在随后的10天逐步调整到0031。用这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