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激时,血压则升高;相反,血压则降低。及时调节患者的情绪,防治一过性过高的血压对心脑血管的损害,但患者情绪直接影响着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各个环节。患者愉快、乐观,
f药物则易发挥治疗作用;烦躁、不思饮食、难以人眠,必然影响药物疗效,使血压难以下降,甚至更趋升高。要运用新的医学模式理论宣传情绪调节可以治病的道理。保持血压稳定。再者饮食运动指导:饮食宜低盐、低脂。食盐的摄人量与高血压发病率呈正比,过多摄人脂肪,是高血压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因此成人食盐量不超过56gd,教会居民日常生活中测量食盐量,用不同食物教育居民警惕隐藏着的食盐。指导患者少吃或避免食用含饱和脂肪酸多的动物脂肪,如动物内脏、脂肪、脑髓、贝类等,适当补充蛋白质,如:牛奶、鱼类、瘦肉等。体力活动是独立的降压因素。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年龄、躯体状态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游泳、气功、太极拳等有氧活动。尤以简便散步开始为好,随后逐渐增加每次运动的时间,告知患者运动时的注意事项避免造成心脏、骨关节的损害。最后用药指导:大部分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知识缺乏,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如不能坚持服药,无症状就以为血压正常,认为没必要吃药,担心药物有不良反应。因此在加强宣教,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教育居民测量血压的方法,促使居民养成自己测量血压的习惯,也是帮助他们养成规律服药的方法。
3、效果2005~2007年普查高血压病48712人次,高血压病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有所上升,分别为3704、4228、5188,通过健康教育许多高血压病患者对自己的不健康行为进行主动改正,对高血压病的高危因素不断减少,降低了心脑肾等疾病合并症的发
f生,有效地提高了生活质量,进一步增强了身心健康,通过健康教育,我社区在社会上也得到了广泛地好评与认可,很多患者都成了医护人员的朋友,构建起了和谐良好的医患氛围。
4思考健康教育是促进高血压病良性管理的重要手段,拉近了卫生部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医患关系,小型的讲座、义诊、免费咨询等使群众倍感亲切、信任。通过此举,实现了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对社区高血压病的管理产生了巨大促进作用。健康教育能改变人们不良生活方式,有利于促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克服社会的陋风败俗,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生活行为,健康教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