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春季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春季高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3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选择题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非选择题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8分)
90分
①人们的生活实践要求彼此交际,相互交流经验、交流思想。在没有文字的时候,人们只能利用语言来交际。许多有经验()有知识的人把他们的经验和知识,用简括凝、便于记忆的语言固定下来,编成歌曲、口诀、故事等等,彼此相告,代代相传。这就所谓的是“传说”。②传说是靠口耳相传的。它的基础是人的记忆,但是人的记忆总是有限的。传说在被人们相互传述的时候,往往会有所遗漏或添加。因此一个传说,经过若干人的口传以后,可能会变得离原样很远,内容的真实性也受到很大的影响。③在远古时代,传说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我们现在关于远古时代一鳞半爪的知识,也是靠着这种传说保留下来的。有些最古的著作,例如古希腊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当初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
1第①段的“(A破折号
)”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B分号C顿号D逗号
f2第①段的“□”处用字正确的一项是()。(2分)A炼B练C拣D冻
3“鳞半爪”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Lí
Clí
gzhǎozhǎoDlí
gBlí
zhuǎ一词在表达上的作用。(2分)zhuǎ
4结合文意,分析第②段中的“往往”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9分)①诗生于大众,成于大众。大众的原始表达是诗性特征生发的前提。大众诗性表达的需求,是诗歌存在的依据。从民歌到诗歌,诗在传诵中存活,在流动中成熟。群众的喜好、相传、加工,是诗歌在文体上独立并成为社会公有之物的必要过程,没有这个过程便没有诗歌。就一个民族而言,对诗性的感知和确认,是集体的共识,不是单个人及少数人的自我命名。关于诗的最起码的范式、规则的理解也必然是各个民族基于共同的审美习惯和语言习惯,长期积淀而成。②诗是以语言为材料的艺术品。由语言结织而成的诗歌文本,渗透着大众的语言经验和文化沉淀。诗歌语言的进步,以大众语言的发展为基础。大众生生不息、富有活力的语言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