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心,因而不能忍受学习上的后进者。此外,教育经济学家们发现,教育个人收益率更高的地区,课外补习活动愈加兴盛。在这些地区,没有受过教育与受过教育的人以及受教育程度低与程度高的人之间,收入差距巨大。课外补习如能像被期望的那样增进学业成绩,就必然能让学生接受更长时间的教育,以获得更高的学历,从而获得更多的个人收益。二补习科目与学习强度在补习科目上,各国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但语言尤其是英语、数学与科学的补习是比较普遍的。究其原因,这三科经常是选拔性考试中的“主科”,
f对学生成绩影响最大。在多语言和多民族的国家里,英语往往是补习课的主课,因为英语对个人发展至关重要;有些国家更重视数学与科学的补习,因为理工科的学生毕业后更容易迅速地将人力资本转化为个人收益。在补习强度上,研究表明高年级学生面临考试压力较大,接受补习的可能性和强度高于低年级学生。从补习时间看,一些国家学生每周参加的补习已高达8小时~12小时,几乎接近于1.5个工作日时间。从补习科目数看,每周补习多门科目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如在马来西亚,参加补习的学生中每周上1门~2门课的占53%,3门4门课的占27%,5门6门课的占19%ChewLeo
g,见Bray,1999,p.33。三补习规模与成本变化近几十年来,课外补习的规模正逐步扩大,家庭的补习支出也正快速上升。例如,日本小学级别的补习学校Juku在1976年~1993年之间入学率增长了1倍Japa
,1995。4韩国的家庭补习支出占GDP的比重,1990年为1.2%,1994年为1.8%,1998年已达到2.9%Kim,2005。5值得一提的是,原先对课外补习不甚重视的英国、加拿大,由于开始重视考试作用,尽管其课外补习规模不大,但发展速度也相当快。在英国,11年级学生参加数学补习的比例已达到18%Ireso
Rushforth,2005。6此外,研究者还发现,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由于支付能力强,因此补习支出更大。三、课外补习的供给与需求一供给方:教师与补习班从供给方来说,补习基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主流学校教课的老师对自己所教学生进行补习;另一类是补习教师对补习学生无直接责任。主流学校老
f师的补习一直遭受广泛的批评。有的教师故意在学校课堂中遗漏大纲内容,引诱学生去参加补习。在一些教师自主权很大的国家中,教师甚至暗示学生去参加自己的补习,否则学生则可能面临留级,如柬埔寨见Bray,1999,p.38,这种补习已带有“勒索”的性质。因此,一些国家严厉禁止教师补习自己的学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