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自美舍曼《世界文明史》、布林克利《美国史》等著作请回答:1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材料一曲线图,列举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影响美国失业率变化的重大事件。2材料二认为罗斯福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材料二以人物心理活动的哪种表现来说明罗斯福让人们重拾信心的?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材料二的研究视角有何新意?3据材料三表格中的内容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在表格中①与②位置,各举出一个史实,所举史实要能印证表格前一栏的观点。4多角度论述是对历史事实进行立体因素考察,并对事实尝试做出不同侧面的多层次解释,形成一系列的视角分析。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新政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250字左右。23.答案1事件:世界性经济大萧条或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2因素:罗斯福优秀的人格魅力。表现:乐观情绪。新意:注重人文精神,使历史形象更立体、丰富或开阔史学研究的视野。3史实:①整顿金融体系或监督工业生产,调整农业生产,以工代赈等。②经济危机未能完全消除或缓和劳资矛盾有限,保障措施不全面,劳工社会地位依然低下等。4略。解析本题以材料和图片形式考查了罗斯福新政,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和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第1问通过图片可知1930年前后,美国的失业率激增,这可从经济大危机的影响角度作答;1935年左右,美国的失业率下降,这可从罗斯福新政的举措角度作答。第2问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罗斯福成功的许多因素应归结于他的人性魅力”作答;第二小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注入强大的乐观情绪”作答;第三小问为开放性的探究题,言之有理即可。第3问为基础知识再现题,可根据设问并结合
2
f所学知识作答。第4问为开放性的探究题,言之有理即可。31.M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31.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史论结合的能力,以胡佛改革措施切入考查罗斯福新政。解答本题的关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