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类型联合会(APT)制定了一套使用性格测试的规范原则(可参考《APT会员手册》),其中最重要的三条原则是:1、被测试者应该总是有机会来核实自己的性格类型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这是唯一最重要的指导原则。任何运用性格类型测评系统的人都应该有足够的能力和时间来帮助所有的被测试者核实自己的性格类型测试结果,包括对被测试者的性格类型测试结果做出详尽的描述,然后交给他(她)来审核测试结果。2、一般情况下,被测试者是性格类型描述符合与否最好的判定人。这一条正好是解释上一条的理由。3、必须以互动交流的方式(面对面或通过电话)给予被测试者足够的性格类型理论和个体类型测试结果方面的信息。之所以要求以面对面或通过电话这种互动交流的方式,首先是为了保证测试的可靠性。有这种互动交流,职业规划师才能对测试的结果进行确认和修正。要求以面对面或通过电话的方式,也是为了能够有足够的时间,使被测试者有更多的机会来核实自己的性格类型,并且保证被测试者对自己的性格类型测试结果有充分的了解。因为人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除了“本我”、“自我的核心”性格类型外,还有在别人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以及品格、受社会影响形成的思想观念、生活和工作习惯等等,这些不同的因素常常纠缠在一起,很容易混淆。人们常常把生活工作习惯、思想观念、品格当作性格,更容易将在别人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当作自己的“本我”。而性格类型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由多个不同的维度构成的统一体,一般人也容易将这个性格维度的特点与那个性格维度混淆。例如:有的人拿到测试结果说,我的性格不是这样的!我的性格活泼,但为什么又是内向的呢?等等。内向的人不活泼?这是许多人对性格的误解。中国人有很多对性格错误的说法。同时很重要的是,性格类型理论中使用的许多是专业术语,尽管可能是同样的用词,但含义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别。例如外倾、内倾,就不完全等同于我们一般说的外向、内向,还有主导被动、直觉触觉、情感思维、判断知觉,都有特别的含义,不能按这些词字面的含义来理解。所以,如果没有专业人士做详细的解释,一般人很容易理解错误。测试完后,必须由经验丰富的职业规划师跟被测试者讲你为什么是这样的性格,你的性格怎样导致你的职业困惑以及与周围人沟通的障碍,让你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避免被测试者因错误理解职业测试(职业测评)报告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