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儿科急诊思维方式r
1、抢救为先的原则,医护人员人人能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术,人人会使用急救医疗器械,熟悉不同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如中毒的抢救程序、心肺脑复苏程序、休克抢救程序、左心衰竭抢救程序等。病儿急诊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抢救,为病儿的最终抢救成功赢得宝贵时间。r
2、及时沟通的原则,儿科急诊病儿数量多,医护人员压力大,病儿家属心情急躁,使矛盾较突出的地方,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与病儿家属及时沟通,使家属了解患儿的病情给预后,使病儿家属有一定的心理预期,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误会。r
3、会诊及时的原则,对危重患儿要坚持三级医师负责制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有外科或其他科得可疑问题是要尽快组织相关人员会诊,以排除相关疾病,避免误诊和漏诊。r
4、诊断留有余地原则,在抢救的同时尽可能完善相关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或为拟定诊断提供确切的依据,诊断难以明确的先下症状诊断,或诊断涵盖面广些,以免误诊或引起纠纷。r
5、及时转诊的原则,生命体征稳定,有住院指征者应尽快转入病房,使外科或其他科的病儿即使转入相应科室。r
r
急诊医师应该具备的方面:r
1、作为医务人员的基础功:渊博的专业知识,扎实的临床实践基本功,科学缜密的临床思维,丰富充实的临床经验。r
r
2、合格医务人员的必备功: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坚韧不拔的求真意识,恪守己任的责任心,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r
r
3、儿科医务工作者的特质:喜爱,体贴,关心,耐心的慈父慈母之心。r
r
急诊病人的特点包括:r
 1处于疾病的早期阶段,不确定因素多;r
  2危重病人在做出明确诊断前就要给予医疗干预;r
  3来诊病人常以某种症状或体征为主导,而不是以某种病为主导;r
  4病情轻重相差甚大,从伤风感冒到心跳呼吸骤停;r
  5病人和家属对缓解症状和稳定病情的期望值高。r
根据病人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采用自我提问的方式,按以下过程进行思考。r
  问题1:病人死亡的可能性有多大?r
  虽然绝大多数急诊病人不是危重病患者,但在应诊之处就凭表象主观地认为“没什么大问题”是草率和危险的。在针对急诊科医师的投诉中,部分就是因为医师对病情估计不足所致。如果开始就从“是否会死亡”的角度考虑,将思维拉向极端的高度,可以保持相当的警觉性。由此将病人分为3类:r
  a.高度可能性即危重(critical)病人,必须立即给予医疗干预。r
  b.中度可能性即一般急症(emerge
t)病人,占急诊大多数,短时间内没有生命危险,但不可掉以轻心。r
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