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02mm,室内≤03mm。2、基本项目⑴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并根据外观检查出现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渣等缺陷程度评定质量等级。⑵基础上表面有坡度时,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无倒坡现象。3、允许偏差详见规范。四、施工注意事项⑴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由于水泥水化热作用所放出的热量使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不断上升,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很大,表面与内部混凝土收缩不一致,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混凝土的早期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很低,因此极易出现混凝土的表面裂缝。复季要采取降温措施,冬季要保温,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⑵在原有厚大的老混凝土或岩石地基上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墙体时,必须设置隔离措施,避免产生收缩缝又称外约束裂缝。2、处理水化热的措施
2
f⑴采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如矿渣硅盐水泥,并且要储备足够数量的同一品种水泥。⑵在保证混凝土等级的前提下,使用适当的缓凝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以减少水化热。⑶采用石子浇水、搅拌水中加冰块降温等办法,降低混凝土入摸温度。如果在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宜设置简易遮阳装置。⑷选用级配良好的骨料,并严格控制砂、石子的含泥量,降低水灰比,加强振捣,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拉强度。⑸分层浇筑混凝土,每层厚度不宜大于300mm,以加快热量散发,并使温度分布较均匀,同时也便于振捣密实。上层混凝土覆盖要在下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⑹预埋冷却水管,用循环水降低混凝土温度,进行人工导热。⑺在岩石地基或厚大的老混凝土层上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可在岩石地基或老混凝土层上浇沥青胶并撒铺5mm厚砂子,或铺二层沥青油毡纸,以消除或减少约束作用。3、产品保护⑴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必须进行监测,专人检测表面温度与结构中心温度,测温时间不少于14天,前7天每隔4小时测温一次,后7天每隔8小时测温一次,测温过程中如发现温差大于25°C时重要结构20°C要采取有效措施,如覆盖保温等,当温差少于25°C时,可停止测温。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易使钢筋产生位移,因此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随时复核钢筋的位置,并采取措施,以保证位置正确。⑶混凝土初凝后即覆盖湿润的麻包袋。⑷混凝土养护不少于21天后,才允许下一工序施工。
3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