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给小学生创造自控的情境,让他自己确立目标,并自我评价、自我奖励,从内心感受到自立和理智的成长喜悦。
与家长沟通记录
辅导地点:办公室辅导时间:10月16日班主任:刘华娟
一、咨询缘由:一年级(1)班许小锐是个内向的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不敢举手
发言,与同学、教师交往时总是怯生生的,参加活动也不积极。教师问他为什么,他想了半天,终于小声地说:“我觉得什么都不如别人,别人都比我好。”二、初步分析:
许小锐的症状是典型的自卑表现,总感觉自己不如别人,什么都比别人差,做什么事都缺乏信心,担心做不好,怕被人耻笑;一旦学习成绩不好或下降,则处处贬低自己,孤立自己,不愿与人交往。易自卑的孩子常常沉默内向,情绪低落,自幼少受鼓励和表扬,在自我意识的形成阶段里,父母、教师等外部评价性质消极,致使孩子内心的自我评价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把自己的缺点无限扩大化,没有必
f要的自信。
三、辅导方法:1.明确小学生自卑的原因,对引起自卑的原因加以消除和调整,
鼓励孩子用一方面的优越来弥补另一方面的自卑。2.帮助孩子全面认识自我,相信自己的优点,接受自己的缺点,
只有意识到有缺陷才会追求进步。3.让小学生在日常小事中尝试克服自卑,如昂首挺胸地走路,主
动参加活动,主动当众表演。4.逐步引导小学生勇于面对错误和失败,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不犯
错误,处处比别人强,更不要拿自己的缺点总和别人的优点比。5.教会小学生经常进行自我鼓励、自我暗示,如“没关系,我能
行”“我能干好”“我感觉不错”。
与家长沟通记录
辅导地点:办公室辅导时间:11月6日班主任:冯卫兰
一、咨询缘由:二年级(2)班刘海涛父亲知道自己的儿子在学校总爱打人,要不
就动手抢别人的东西,要不就趁同学不注意时推他一把,甚至公开挑衅,追着同学打,这个父亲不以为然地对教师说:“这孩子就是顽皮。”转过脸来,这个父亲对别人说:“我孩子就是勇敢,这样才不被人欺负。”二、初步分析:
f攻击性也叫侵犯性,指的是个体有故意侵害他人的倾向性,不仅包括外显的攻击性行为,而且包括隐性的攻击或侵犯他人的意图。父母绝不可纵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否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固化,最终会导致严重的个性偏差。小学生由于好动,常有攻击性行为发生,尤其是男生。但他们的攻击性行为常常是工具性的,即为了达到非直接伤害他人的其他目标,如为了抢东西,很少是敌对的,即以直接伤害他人为目标。所以教师、家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