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程对程序的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在不同点检查程序状态确定实际状态与预期状态是否一致。
二、简答题
1、可行性研究目的和任务?目的:确定在问题定义中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去解,在限制条件下问题能否解决。可行性研究的任务:
1进一步分析和澄清问题的定义,在澄清问题的基础上,导出系统的逻辑模型;2从系统逻辑模型中,选择问题的若干种主要解法,研究每一种解法的可行性,为以后的行动提出建议;3如果问题没有可行的解,建议停止系统开发;如果问题有可行的解,应该推荐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并为工程制定一个初步的计划。2、可行性研究包括哪几方面的容?答:1技术可行性:现有技术能否实现本系统,现有技术人员能否胜任,开发系统的资源能否满足;2经济可行性:经济效益是否超出开发成本;3操作可行性:系统操作在用户部行得通吗?4法律可行性:新系统开发是否会侵犯他人、集体或国家利益,是否违反国家法律。3、简述需求分析的描述工具和基本任务?答:需求分析的描述工具有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判定表、判定树、结构化自然语言、层次方框图、War
ier图、IPO图和需求描述语言等。需求分析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定义未来系统的目标,确定为满足用户的需要系统必须做什么。4、什么是模块化?模块设计的准则?答:模块化就是把程序划分成独立命名且可独立访问的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子功能,把这些模块集成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可以完成指定的功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模块设计的准则:1改进软件结构提高模块独立性在对初步模块进行合并、分解和移动的分析、精化过程中力求提高模块的聚,降低藕合。2模块大小要适中大约50行语句的代码,过大的模块应分解以提高理解性和可维护性
专业WORD
f过小的模块合并到上级模块中。3软件结构图的深度、宽度、扇入和扇出要适当。一般模块的调用个数不要超过5个。4尽量降低模块接口的复杂程度;5设计单入口、单出口的模块。6模块的作用域应在控制域之。
5、详细设计阶段的根本目标和任务答:详细设计阶段的根本目标是确定应该怎样具体地实现所要求的系统;详细设计阶段的任务还不是具体地编写程序,而是要设计出程序的“蓝图”。6、比较面向数据流和面向数据结构两类设计方法的异同答:相同点:1遵守结构程序设计“由顶向下”逐步细化的原则并以其为共同的基础;
2均服从“程序结构必须适应问题结构”的基本原则各自拥有从问题结构包括数据结构导出程序结构的一组映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