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推敲”之妙,明“推敲”之法,提“推敲”之力苏教版第九册《推敲》教学设计
《推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根据“推敲”这段佳话改编的课文,写了唐朝著名诗人贾岛和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推”“敲”二字的故事。《推敲》教学除了让学生们了解这个故事,感悟贾岛这个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联系文本,品悟诗中“推”“敲”二字的秘妙之处,明晰“推敲”语言文字的方法,结合积累词语提升学生“推敲”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材分析】《推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根据“推敲”这段佳话改编的课文,写了唐朝著名诗人贾岛和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推”“敲”二字的故事,那么,《推敲》教学仅仅是让学生们了解这个故事,感悟贾岛这个人吗?我想,看似浅显但朴实的文字背后蕴藏着语文的精华让学生感受遣词造句的魅力,学会推敲的方法,进而对语文敏感起来,亲近起来,丰富起来。这才是最有用的。高年级新课程标准要求品味重点语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因而课堂上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主动地讨论、交流,从而认识“推敲”之妙,学会“推敲”之法,并自觉养成“推敲”之习惯。【教学目标】
1
f联系文本,品悟诗中“推”“敲”二字的秘妙之处,明晰“推敲”语言文字的方法,结合积累词语提升学生“推敲”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版块一:品“敲”“推”之秘妙。1品“敲”之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品一品“推敲”,学一学“推敲”。用“推”好,还是“敲”好,难住了贾岛。他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引得路人发笑,甚至还闯入了韩大官的仪仗队,差点获罪。幸好遇到了同样爱好作诗的韩愈,一番思索后……(1)出示韩愈的话,仔细品读,他说了几个理由?(三个理由:敲门表明有礼貌;衬托月夜之宁静;读起来更响亮。)(2)引导学生“推敲”:韩愈说的这些理由,你都能理解吗?预设一:为什么用“敲”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出示:①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②教室里安静极了,连一根针掉落在地上都能听得见。③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引读这些句子,讨论它们都表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出示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生齐读体会。预设二:为什么“敲”字读起来更响亮些?出示:敲、推。
2
f让学生分别读读这两个字,感觉口型有何变化,有何不同。(引导关注发音的口型,“敲”“闹”的韵母里有“a”开口比较大,读起来响亮,而“推”“追”的韵母“ui”开口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