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中遇到挫折时承受能力较差,当求职期望与现实相背离时他们极易产生消极心理,严重影响和阻碍了大学生就业。
三、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不是单纯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他们顺利找到一份工作,更应立足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采取各种措施开展就业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将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整个大学学习全过程。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培养高尚的职业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要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引导大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
f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就业观。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方面要强化世情、国情以及行业发展情况,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找准职业定位,将个人职业发展与国家建设发展紧密结合把个人成长融入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
就业指导工作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面对复杂的就业形势,不仅要为毕业生广辟就业渠道,提供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更要注重大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帮助他们筹划未来的发展。一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大学生主动把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二要加强诚信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三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敬业爱岗精神,树立遵纪守法、公平竞争等意识。四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克服挫折的能力。
专业课程渗透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职业理想需要专业课程发挥育人功能,鼓励专业任课教师自觉地把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的课堂之中,在理论教学和实践实习中引导学生稳定专业思想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完美结合。教师要结合专业教育,介绍本行业发展状况,以及该行业在国家建设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应经常用行业模范人物来感化学生,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理想,强化奉献精神,增强大学生投身本专业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社会实践活动融入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就业
f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培育大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重要形式。高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下乡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