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探究摘要:高校开展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在就业指导工作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渗透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融入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6102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培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不仅要加强大学生职业技能教育,而且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一、引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方面看,有经济结构矛盾、地域发展差异、专业设置不能紧密结合社会需求造成结构性失业等;从主观方面看,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择业观、就业期望值等都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内在重要原因。解决大学生问题,必须首先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思想问题。就业主动性不够,依赖心理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生在校期间较多的精力主要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高校对学生毕业考评的唯一标准仍是课程学分,对学生的社会沟通能力、协调组织能力等职业素质缺乏重视。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许多高校加强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大
f学生的职业意识仍十分欠缺,求职的主动性不够。他们不是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地“推销”自己,而是一味地等着亲戚、朋友给自己找路子,依赖学校、依赖老师、依赖家长现象普遍存在。
职业定位不清,职业目标不明。许多大学生毕业前对就业市场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工作、能做什么工作。他们对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缺乏了解,对自己的职业选择缺乏自我定位。毕业生抽样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没有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面对就业难的现实状况,为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不少学生纷纷加入各种考证过级的热潮之中。
就业期望值高,求职功利性突出。一些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受社会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受身边同学的影响,一味跟风上,人云亦云,缺乏个人主见,从众心理较为严重。求职择业过程中,忽视所学专业的特点,过分追求实惠,盲目奔向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就业,追求功利,一味追求所谓的热门单位,热门职业,没有从职业发展、个人前途、社会需要去考虑,缺乏积极进取精神,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严重。
就业诚信和法律意识淡薄。面对就业竞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