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或教师授课并不总是正确和完善的,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活跃思维、积极的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加深对学习材料的理解,而且也是对发散性思维的一种促进,因为提出质疑问难的本身就是摆脱学习材料原有的思想路线,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思考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培养创新能力。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孩提时候,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总爱刨根究底问个不停,进入课堂,教师就要把孩子的这份好奇心留住,让他多问几个为什么,老师要善于从学生的问题中发现价值,并引导学生加以观察和思考。学生是不同的,他们的需求和发展方向也不可能一样。老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问题、困难、愿望、脾气,然后拿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玫瑰花和仙人掌所需要的养料怎么会一样?如果用玫瑰花的肥料培养仙人掌,仙人掌能受得了吗?仙人掌耐旱,玫瑰花几天不浇水,受得了吗?只有对症下药。老师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创造力也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状况,因材施教才行。
观察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一种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敏锐的、精细的观察是发明创造的基点。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力的途径很多:可以是观察课文的一幅插图,可以是观察一种水果,一个动物,也可以去观察自然、观察生活:如带领小朋友去找春天,找秋天,又如学了《雷雨》这一课,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去观察一下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还可以看到哪些情境。
四、创设质疑情境,培植创造土壤。学贵有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爱因斯坦曾讲过一段精辟的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是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讲过一段有哲理的话“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质疑就是要善于寻找事物产生的原因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这种品质在青少年时期就应当培养,老师在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f启动他们的思维。如在教学《跳水》这一课,我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提问: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结果小朋友都争着问,问题有:谁跳水?他为什么要跳水?他是怎样跳水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放在课前质疑,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