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作“点线面”的归类,作纵向、横向或不同角度的归类,进而作知识系统的整体综合,进而形成知识网络。学生掌握了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之后,在进一步学习新内容时,便有可能对新知识自觉进行归类、编码、积累,一旦需要便能自觉检索与提取。因此,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作知识的综合归类,这样会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知识的迁移训练
知识的归类、综合、系统化,不是复习的最终目的。复习的真正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复习课必须“活”化知识,学以致用。教师在复习课中必须针对知识系统综合和归类的内容,针对教学实际,编制有质量的、有典型的习题来指导学生进行严格的能力训练,使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能够进行迁移运用。而且必须明确,知识始终是复习的基本内容,是基础,但知识的掌握是为了运用,而运用知识必须通过训练的途径才能达到。因此,真正掌握知识的规律是将书本由厚变薄、先懂后活、先准后快、先熟后巧,懂、准、熟是基本要求,活、快、巧是能力要求。
四、沟通交流
沟通是复习课的鲜明特质。它不同于知识之间的简单联结,而是知识本质上的融合。因此,沟通不仅要在异中求同,而且也要在同中求异,这是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的重要环节。这就是前面谈到的回忆阶段只求“是什么”,而“沟通”时还要追求“为什么”的问题。如约分与通分,它们的意义不同,但本质和操作却是同一个理论根据,即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具体化。操作过程也有差别,约分一律运用“同时缩小相同倍数”,而通分则一般运用“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
沟通的目的也不仅仅是求同与求异,更重要的是为了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因此,既可让学生提出疑问,也可由教师出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还可采用板书填空的形式,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f五、巩固知识,提高技能
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教师应该把复习的步子迈得大一点,把问题的范围留得大一些,留给学生一个比较广阔的探究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复习课上的练习侧重于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因此教师应出示综合性较强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在“平面图形”这一知识的复习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复习的内容后,就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梳理有关平面图形的知识,并选一位学生代表本组作汇报交流。结果发现,有的小组采用提纲式,有的采用表格式,有的采用分类式,有的采用对比式……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