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学生的一次周总结中我看到了这样的话:“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只是演示给我看,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会明白”,这让我明白了教材中的“综合与实践”的增设的意义,不但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玩”,在动手操作、实验中得出结论,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同是也促进了我对综合与实践的再认识,也改变了我对教师职业“传道授业解惑”肤浅的看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
f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综合与实践”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这种类型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是有益处的,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初中数学教材中“综合与实践”部分正是《课标》中最富特色的新增内容,7~9年级的“综合与实践”部分则以“课题学习”、“实验与探究”、“数学活动”等综合与实践的方式来进行,强调了以“课题”为标志的研究性学习方式。《课标》中的“综合与实践”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合理地设计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既要考虑学生的直接经验、能够启发学生思考,也要考虑问题的数学实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理解和把握综合与实践课的意义,对于开展数学课题学习等“综合与实践”部分将是非常必要的。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通过“综合与实践”部分的教学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几点体会。
一、动手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和兴趣《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兴趣是学习的源泉,然而资料显示,我国的学生一般都欠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课题学习”、“实验与探究”、“数学活动”等形式呈现数学学习内容,会使数学走出传统的“抽象与玄妙”,而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传统抽象的数学学习变成有意义的活动参与,数学知识不再仅
f仅是一个具体的对象、一个客观的事实、一打抽象的公式,而是一种由学习共同体建构的、基于情境的、有意义的活动。通过对选学内容的探究,学生将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两个重要的基本观念:1、数学是一个整体其各部分之间是相互关联的;2、数学与其他学科、人类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