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一样,依靠____(填“孢子”
或“种子”)进行繁殖,数量稀少,是北京市一级保或“种子”)进行繁殖,是目前我国唯一以北京命名
护植物。
的兰科植物。
②扇羽阴地蕨和葫芦藓都能通过
作用制造有机②北京无喙兰茎直立,无叶片且细胞内没有叶绿素,
物但扇羽阴地蕨具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无法进行_____作用,由土壤中的特殊真菌提供养分,
_____组织因此比葫芦藓长得明显高大。
并通过组织运至植株的其他部位。
(3)上述生物都对生存环境有一定的要求,目前只在北京部分地区出现。你对此有什么想
法?
。
19(6分).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牛奶是蛋白质和钙的良好膳食来源也是改善居民膳食结构的理想食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建议,普通成年人每天应摄入300毫升牛奶或与之相当的奶制品。但有些人饮用牛奶后容易出现腹泻、胀
气等现象,称为乳糖不耐受,阻碍了牛奶的推广。乳糖是存在于人乳和牛乳中的一种糖类,在人体内被乳糖酶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之后,才可以被吸
收。如果肠道中乳糖酶含量过少,乳糖则会被肠道中某些微生物利用,分解成乳酸、氢气和二氧化碳等,从而引起腹泻、胀气等症状。乳糖不耐受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乳糖酶。控制乳糖酶的基因在婴儿时期“辛勤工作”,可以产生很多乳糖酶;断奶后就“收摊儿”了,产生的乳糖酶大幅度减少,消化乳糖的能力也随之降低。这种变化发生与饮食习惯有关。对于大部分哺乳动物(包括人类)而言,断奶后多以含有淀粉等其他糖类的食物为食,乳糖酶就没什么作用了。
其实原始人类都是乳糖不耐受的。直到6500年前,乳糖耐受的基因第一次出现在欧洲西北部。由于当地农业相对不发达,牛奶成了抵御饥饿的有力手段。所以,能消化牛奶的人就有了巨大的生存优势,乳糖耐受的基因也得以发扬光大。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乳糖不耐受的人群比例仍然相对较高。为了减少乳糖不耐受的困扰,人们发明了各种发酵乳制品,如酸奶、奶酪等,将其中的乳糖含量控制到人类可以承受的水平。另外,少量多次饮用牛奶、避免空腹饮奶等措施也能有效避免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状。
(1)饮用牛奶后,其中的蛋白质在人体内开始消化的部位是图1中的,消化产物随血液循环
运输到组织细胞被利用,最终产生的尿素等代谢产物主要通过图2的(填序号)过程排出体外。
(2)由资料可知,人体内乳糖酶的产生是受
控制的,婴儿期该酶的产生量较高,这是因
为
。
(3)“6500年前,乳糖耐受的基因第一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