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好好组织教学内容安排,以期望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促使学习达到最佳境界。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设疑是老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也是激发式教学的常用方法。比如在教授长方形周长计算时,首先让学生根据周长的含义,对课本(长方形)进行测量,并进行四边长度加起来求周长计算。这时,没等学生算出来,老师就在黑板上写出算式。学生一般会出现一脸的迷惑之感,自然会猜测老师的诀窍。接下来,老师询问学生想知道使用什么方法能这么快算出来,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解决问题动手把长方形四条边拆开,把一条长和一条宽放在一起,把另一条长和一条宽也放在一起,把一条长和一条宽看作一个整体,想在有两个这样的整体,就出现了长宽二周长的公式。因此,通过创设疑问,使学生学习知识始终滞留在接受疑问自己动手解决疑问的学习探索过程之中,从而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三、把实际情景与教学内容完美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教师要尽量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教学过程,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创设和谐、愉悦的求知情景,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和更多的思维空间。
教学过程、习题、发散练习、综合练习等环节是使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真谛的重要途径,也是打破定势思维,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及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发表个人的见解。
新的课程改革依据基础教育的特殊功能,现代人的素质要求以及儿童的认识方式,强调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并以开发、设置和实施综合课程的方式实现学校课程的综合化,如“艺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术”、“品德与社会”、“研究性活动”等。为此,笔者认为不能狭隘地单纯以小学数学教育的眼光来审视小学数学教学,应把学与做相连,学与生活实际相连,学与综合实践相连。例如学习了“多位数的读法”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读数方法编成一首儿歌:“读数要从高位起,数位顺序别忘记;千位是几读几千,百位是几读几百,十位是几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中间有0不读一个,末尾有0全不读。”这样,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而且增强理解,给学生以语言美的享受,取得了“课虽终,得犹存”的效果。
之,我们要深刻领会新“课标”的实质,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