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20~30分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10~14天。(3)饮食疗法:宜食甘凉,忌食辛辣、油腻、温燥、动火之食物。宜平肝潜阳、滋养肝肾之品,如麦冬、百合、桑寄生、黑豆、山茱萸等。6肾精不足证治法:补肾填精,充养脑髓(1)推荐方药:地黄饮子加减。熟地黄、巴戟天、山茱萸、肉苁蓉、石斛、制附子、五味子、肉桂、白茯苓、麦门冬、石菖蒲、远志、生姜、大枣、薄荷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2)针灸治疗:取穴百会、悬钟、肾俞、太溪等穴,用针刺或艾灸刺激穴位,以补法为主,留针或艾灸20~30分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10~14天。(3)饮食疗法:宜食甘温,忌生冷、寒凉之食物。宜滋补肝肾之品,如龟板、龟甲、枸杞、何首乌、桑椹、山药、黑豆等。可选甲鱼汤等。(二)西药治疗根据引起眩晕的不同原因,参照《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2006年9月第45卷第9期)规范应用抗血小板聚集剂、抗凝剂、扩张血管剂等,同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和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f(三)护理调摄要点
1情志调理:注意卧床休息,尽可能避免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避免焦虑、
紧张、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加强宣教,使患者学会的自我心
理调节。
2饮食护理:饮食宜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等食物,少食多餐。
三、疗效评价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2002年拟定。
(一)评价标准
痊愈:眩晕等症状消失,疗效指数≥90。
显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有昏沉或头晕目眩轻微但不伴有自身及景
物的旋转、晃动感,可正常生活及工作。疗效指数≥70,同时<90。
有效:头昏或眩晕减轻,仅伴有轻微的自身或景物的旋转、晃动感,虽能坚
持工作,但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疗效指数≥30,同时<70。
无效:头昏沉及眩晕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疗效指数<30。
(二)评价方法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变化进行评价:①主证:头晕目眩;②伴随症状:如
恶心呕吐,耳鸣耳聋,倦怠乏力,汗出等;③发作频率。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症状头晕目眩
恶心、呕吐
耳鸣耳聋倦怠乏力汗出异常发作频率
中医眩晕程度分级评分表
分级量化标准□0分:无头晕目眩;□2分:尚可忍受,闭目即止;□4分:视物旋转,如坐舟船;□6分:眩晕欲仆,不能站立。□0分:无恶心、呕吐;□1分:轻度恶心、呕吐,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及进食;□2分:影响日常生活及进食;□3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