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友爱的态度,教给必要的交往技能,学会和睦相处;3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4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和计划活动,并鼓励他们认真努力地完成任务;5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6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它物品,用完收拾;7引导幼儿接触和认识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不同职业的成人,培养幼儿尊重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8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三指导要点
f1.《社会》是一个综合的学习领域。社会学习往往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2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感染幼儿。
3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间接地影响幼儿,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成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榜样。
4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四、语言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一)目标1.喜欢与人谈话、交流;2.注意倾听并能理解对方的话;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二)教育要求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2.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展语言理解能力;3.鼓励幼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4.教育幼儿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养成文明交往的习惯;5.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6.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7.利用图书和绘画,引发幼儿对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8.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三)指导要点1.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的“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2.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应重视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和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3.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