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
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五言诗的特点,初步把握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2、能力目标:培养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3、情感目标: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二预习方案(一)基本任务知识积累
1、《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作,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养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2、历史上的曹操形象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对曹操的理解可能更多的会受到“尊刘抑曹”的影响,不能公平的评价曹操,而学习这首诗能从历史的高度上更好的认识曹操,更好地去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曹操:“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f《述志令》许劭:“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魏书》裴松之:“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
《三国志注》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四州,强盛
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三国志》
曹操形象的不同内涵:文学、民间、历史上的不同形象A政治家(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生产网罗人才统一北方二十岁举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升为济南相。后来起兵讨伐董卓,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官至丞相及大将军,封魏王。曹操死后,曹丕即位,呈递,以魏代汉,曹操被追尊为“武帝”。B军事家(统帅):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他削平群雄,击灭袁术、袁绍,统一北方,形成与吴、蜀鼎立的局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C文学家(诗歌领袖):建安文学的领袖曹操在文学上又很高造诣。他能文善诗,文章风格清峻,简
f约严明。在诗歌方面,吸收民歌的营养,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写了一些语言质朴的五言诗。他又善于写四言诗,使《诗经》以后渐趋衰落的四言诗又获得了升级。他的诗歌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