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表达的空间。比如: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可让他们动手植树、养花、种菜,也可以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把栽种或饲养的过程以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既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写起作文来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写作兴趣会逐渐被激发起来,写作素材也会逐渐丰富起来。
,二、坚持以“说”促“写”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坚持以“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则是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抓住这一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说这一优势,让学生先说多说,说全说细,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写。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为孩子创造演讲的机会。教师利用每天15分钟的早自习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自由讲话”,内容不限,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但说话时间由短到长,说话要求也是由易到难,分时间段逐步深入。通过这个活动的坚持开展,笔者发现班上原本内向的几个女生到后来上台时脸不再红了,声音也洪亮了,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把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作文直接挂钩,由观察到说话、由说到写,读写结合、以说促写,不断协调说与写的关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自然会得到稳步提高。
三、借鉴课文中结构与内容的组合
在农村中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发现,作文章法凌乱,主次不分,详略不当,让人看了很不舒服。因此,文章的外在形式一定要安排好,不能虎头蛇尾,这样会影响作文的内容评价。所以引导学生对作文结构与内容组合安排技巧的借鉴尤为重要。结构与内容形成有机的统一,结构为内容服务,使内容得到更好的表达。农村学生作文时,往往不知如何安排文章结构,所以借鉴课文里文章的结构形式是有效的方法。如《木兰诗》中的结构形式与内容安排处理得很好。它详写木兰从军缘由、行前准备、征途思亲、凯旋辞官、返回家园,略写战场生活、百战情况。这样处理题材的详略,原因在于这首诗不是重在表现木兰怎样作战取胜,而是重在表现木兰这个年轻女子深明大义、代父从军、性格纯真、品质高贵。所以诗中扣住从军故事的始末,着重刻画她的内心世界,表现她的思想感情,刻画出了这个血肉丰满的年轻女子的英雄形象。这样根据人物点、诗篇主题
f来处理题材的详略,非常恰当。这样的文章结构在中学语文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