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基础教育改革教师角色的四个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最显著的特点是把原来的来《教学大纲》更名为《课程标准》。(一)教师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过去的教师,好像和人类文明的载体等同。教师的职责,“传就是道,授业,解惑。”所以,人们说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这和蜡烛给予光明相似,也和春蚕吐丝相似。《课程标准》对这种“给予”和“吐”作了否定。教师不再是独立于黑暗里的红烛,不再是光明的直接给予者,而是光明的创造者。学生也不是“光明”的吸收者,不是“丝”的享用者,而是光明的寻找者。教学活动,就如一个蜂房里蜜蜂的活动,教师就是蜂房的组织者,组织工蜂学生寻找花粉,采集花粉,酿造蜜,营造蜂房。《课程标准》中,教师的角色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学活动,其实就是组织学习,教师的作用,就是给学生提供学习的内容,安排好学习的时间,创设一定的环境。教学过程就是组织学生思考,训练,体验,检查,组织学生塑造自我,发展自我,形成独立的、完整的人的过程。此外,《课程标准》强调学科的综合,要求教师不能做只吃桑叶的蚕,而是采百花综合成蜜的蜜蜂。(二)教师由“教书匠”角色转变为研究者过去教师的价值取向,以牺牲自己的那种奉献精神作为标准。课《程标准》在教师价值取向上作了新的诠释。除了奉献精神外,更重要的标准是创造精神。衡量教师的标准,不是看你为学生牺牲了多少,而是看你为学生创造了多少。那种一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向学生脑袋里强灌东西的教师,通过机械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能力的教师,即使你为学生牺牲得再多,也不算是好教师。好教师应该是既创造了学生,又创造了学生,又创造了自己的人。特别是在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背景下,教师创造他人和创造自己就更为重要,教学始终是创造活动,而不是刻板的照本宣科。《课程标准》已经取消了固定的教师用书和教学参考书。教学只能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的独立解读。这一过程本身就是教师进行的有个性的创造,所以没有两个教师能上出完全相同的两堂课。学生的学习,更是创造的过程,是学生带着个性学习知识,评判知识,创新知识的过程,也是教师用自我创造去开拓学生的创造过程。(三)教师由课程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课程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