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07年9月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07年下半年的重庆市公务员考试在9月23日举行,该次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给出了一大段文字材料,要求考生围绕“政府机关能源节约与浪费”这一话题进行阐述。材料列举了当前政府机关中存在的铺张浪费行为,如无节制地使用空调、电脑长期不关机、开会要到五星级宾馆、出入坐豪华小轿车等等。9月23日的重庆市公务员申论考试的第一个问题是根据材料,说明公务员浪费行为导致的后果符合经济学上的“公地悲剧”规律,要求考生用400字说明自己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并提出自己的观点。题目背景分析:“公地悲剧”的历史渊源是在于1968年,美国学者哈丁在其发表的《公地的悲剧》一文中,曾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一群牧民一同在一块公共草场放牧。一个牧民想多养一只羊增加个人收益,虽然他明知草场上羊的数量已经太多了,再增加羊的数目,将使草场的质量下降。牧民将如何取舍?如果每人都从自己私利出发,肯定会选择多养羊获取收益,因为草场退化的代价由大家负担。每一位牧民都如此思考时,“公地悲剧”就上演了--草场持续退化,直至无法养羊,最终导致所有牧民破产……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公地悲剧”发生的根源在于,个人在决策时只考虑个人的边际收益大于等于个人的边际成本,而不考虑他们行动所造成的社会成本,最终造成一个给予他们无限放牧权的经济系统失败和崩溃。参考答案:对个人财产比对公家财产更珍惜,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人类的本性。目前少数政府部门的铺张浪费,与经济学中著名的“公地悲剧”原理十分暗合:牧场是公家的,羊是自己的,多放养一只便多一份收入。羊群超过牧场承载能力迟早会导致荒漠化,这样的道理几乎人人明白,但不会有人为了维护牧场的持续发展以及公共利益而自愿减少羊的数量。目前,几乎所有的政府浪费,都源于部分公职人员与牧羊人完全相同的利益驱动。“公地悲剧”发生的根源在于,许多公务员在从事机关工作时只考虑个人的边际收益是否大于等于个人的边际成本,而不考虑他们行动所增加的行政成本。我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对策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建立严格的监督体制,使得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不存在市场。二是要构建行之有效的奖励机制。如把节约工作纳入机关工作人员工作业绩的考核之中,并作为评选机关先进个人的条件之一。通过有效监督与制度奖励并行的方式,努力构建一个节约型的政府。(备注:以上答案仅做参考,仅仅是其中一种答题思路的表述模板,考生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