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囚绿记》
【考点要求】学会运用拟人的手法写景状物,赋予景物“性格”和“气质”。掌握象征和托物言志的手法。【教学目标】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与绿藤的故事片段,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及其思想感情,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主题。
基础知识过关
一、成语积累,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
1急不暇折:
2涸辙的鱼:
3揠苗助长:
4烽烟四逼:
二、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北方的夏季天亮的得快,早晨五点钟左右我的小屋便照进太阳,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
直到十一点半才退去,令人感到炎热。
B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向这病损
的枝叶可怜。
C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
向他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D离开北平一年了。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
生吗?
三、作者与写作背景简介
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散文家和翻译家。
14
f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3年到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散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在1942年被捕,不久由巡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月数月,惨遭杀害,年仅34岁。主要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译著《罗亭》《鲁宾逊漂流记》等。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入侵租界为止,历时四年零一个月,称之为“孤岛文学”。作者当时就是自告奋勇留在上海的文艺工作者之一。《囚绿记》就写于抗战前期1938年“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由此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窗外的一树常春藤。
正因为长春藤的向光触发了作者的情思,作者才借它的这种执著精神来抒发自己内心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含蓄地赞美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重难点过关
一、本文题目“囚绿记”中“绿”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囚绿”?
二、本文讲诉了一件什么事?
三、整体阅读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作者对待“绿”心情有什么变化过程?
1寻绿
2(

3囚绿
24
f4(

5(

四、分层梳理
1、速读课文。找出表现作者爱绿感情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现作者爱绿感情的语句:
2、在囚绿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