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周滔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2014中国心力衰竭防治指南正式发布。新指南囊括心衰治疗的四大主题:心衰诊断和检查、慢性心衰治疗、急性心衰治疗、以及心衰综合治疗和随访管理。其中部分内容有着较大的变动:(1)醛固酮拮抗剂适用人群扩大至所有伴有症状(NYHAⅡ~Ⅳ级)的心衰患者;(2)推荐应用单纯减慢心率的药物伊伐布雷定;(3)增加了急性心衰的内容;(4)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适用人群扩大至NYHAⅡ级心衰患者;(5)推荐应用BNPNTproBNP动态监测评估慢性心衰治疗效果;(6)慢性心衰类型名称和诊断标准的修订;(7)强调心衰整体治疗概念,提出运动康复、随访管理、患者教育、中药治疗以及多学科管理方案等新理念。指南更新了慢性心衰药物治疗的步骤和路径,提出心衰标准(或基础)治疗的“金三角”概念。该指南对于心衰治疗药物的适应证,副作用以及循证医学的推荐以及证据级别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并将其分为改善预后、改善症状等不同类别,以便临床使用。可改善预后的药物适用于所有慢性收缩性心衰心功能ⅡⅣ级患者:(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Ⅰ,A);(2)β受体阻滞剂(Ⅰ,A);(3)醛固酮拮抗剂(Ⅰ,A);(4)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Ⅰ,A);(5)伊伐布雷:用来降低因心衰再住院率(Ⅱa,B),替代用于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Ⅱb,C)。可改善症状的药物推荐应用于所有慢性收缩性心衰心功能Ⅱ~Ⅳ级患者:(1)利尿剂(Ⅰ,C):对慢性心衰病死率和发病率的影响并未做过临床研究,但可以减轻气促和水肿,推荐用于有心衰症状和体征,尤其伴显著液体滞留的患者。(2)地高辛(Ⅱa,B)。可能有害而不予推荐的药物:(1)噻唑烷类降糖药物,可使心衰恶化;(2)大多数钙拮抗剂,有负性肌力作用,使心衰恶化。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除外,必要时可用;(3)非甾体类抗炎剂和COX2抑制剂,可导致水钠滞留,使心衰恶化,并损害肾功能;(4)ACEI和醛固酮拮抗剂合用基础上加ARB,会增加肾功能损害和高钾血症的风险。该指南在药物方面重点突出醛固酮拮抗剂和伊伐布雷定,特别是将醛固酮拮抗剂提到与慢性心衰治疗中ACEI、β受体阻滞剂同样重要的位置,从此心衰的基本治疗方案也从“黄金搭档”(ACEI加β受体阻滞剂)转变为“金三角”(前两者加醛固酮拮抗剂)。醛固酮拮抗剂是继β受体阻滞剂后又一个获得证实能显著降低心脏性猝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