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言1、中医妇科学定义: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妇女解剖生理、病因病机特点、诊断辨证规律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2、中医妇科学的研究范围:经、带、胎、产、杂3、夏商周萌芽时期:主要有关于不孕不育、难产和胎教理论的记载;《列女传》最早提出胎教理论;4、夏春秋战国里程碑时期:《黄帝内经》最早描述了妇女特有的生殖脏器女子胞和与之相关的子门、胞脉、胞络。《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同时记载了治疗血枯经闭的第一药方:四乌贼骨芦茹丸;《神农本草经》最早提出子宫这个脏器的名称。5、秦汉时期:《金匮要略》开创了我国医学史上最早使用阴道清洗和阴道纳药治疗妇科疾病的先河并奠定做衣服科治疗学的基础。6、魏晋唐时期:晋王叔和《脉经》首见月经之名,且论述最为详尽;首次提出各种特殊的月经现象,如:“居经”“避年”“激经”隋巢元芳《诸病源候论》标志中医妇科学的初步形成。咎殷《经效产宝》为第一部妇产科专著。7、宋代:开始独立分科;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为历史上第一部妇科与产科合论的妇产科专著。8、明清民国时期:清第二章女性解剖生理特点斋居士《达生篇》临产六字箴言“睡忍痛,慢临盆”
1、子宫,又名女子胞、胞宫、胞脏、子脏、子处、胞室、血室。2、子宫的功能是:排出月经,孕育胎儿(分泌带液,排出恶露),特点是亦藏亦泻,藏泻定时。3、阴道是连接子宫与阴户的通道,也是胎儿娩出的通道,故又称产道、子肠。4、阴户:又称四边、产户,指女性外阴,包括阴道前庭及其两侧的大小阴唇,前面的阴蒂和后面的阴唇系带,会阴。5、《诸病源候论》“已产属胞门,未产属龙门;未嫁属玉门。”6、月经,是子宫定期出血的生理现象;月经来潮标志女性发育成熟;月经周期一般2830天;每次月经持续的时间称经期,正常为37天。定期两月一至者为“并月”;三月一至者为“居经”或“季经”;一年一至者为“避年”;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者为“暗经”;妊娠早期,个别妇女仍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胎儿者称为“激经”。7、月经产生机理:月经的产生是肾天葵冲任子宫相互调节,并在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协调作用下,子宫定期藏泻的结果。《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人脉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