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小学语文《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1
以情为基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语文的重要特点是情,注重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教学从情入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
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本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知道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知的深度。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悟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影响和改变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学中我通过文字信息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等让学生从材料中去接收、挖掘、内化,在感悟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出文字的含义,品味出字里行间的意境。
文本解读: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到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蔚籍,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8
f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学会取舍,向有经验的人学习。教学重点:从三次进桃园的所见所感中领悟蕴涵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民乐《苗岭的早晨》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解读课题:同学们,有句俗话说得好:生活处处皆学问。学问的意思就是知识。你的学问都从哪儿来?(书本、老师、生活、父母)其实获得学问的途径有很多,只要留心观察,我们会发现生活中的各个行业都有它的学问。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桃园,看看果农能教给我们什么学问。师指板书,谁来读一读课题?
28
f剪枝究竟有什么的学问呢?我们不明白,小作者一开始也不明白,后来他三进桃园,经过王大伯的介绍,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终于弄明白了。
出示: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1)、老师带来了四个词语,你会读吗?这四个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
(2)、这四个词就是小作者三进桃园,弄明白剪枝的学问的过程中发生的心理变化。
(3)、同学们,读词和读课文一样也要读出感情,比如(师范读)会读吗?(指名读)
(4)、带着你的感受一起读一读,好吗?
二、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早就耳闻王大伯家种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我很好奇,他是用什么办法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