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2在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3.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4体会到老师的关爱,同时渗透珍惜时间教育。【教学重难点】掌握“整时”、“半时”、“大约几时”的认读方法。【教学准备】课件、钟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谈话:孩子们,请看屏幕(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这是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个故事:下午放学,老师把同学们护送到学校门口,看到同学们远去的背影,还是放心不下,仔细观察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说一说。预设:生1:老师什么时间给小朋友打电话的?生2: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
f生3:小云是什么时间到家的?生4:小青、小林是什么时间到家的?生5:谁到家最早呢?(引导学生提出书上要解决的问题,并点击课件,显示问题)谈话: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要想知道他们是什么时间到家的,我们就要学会看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设计意图】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入手,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重点,以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1.观察交流、认识钟面。谈话:那我们先来解决“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拿出你们的钟表,仔细观察,你从这些钟面上都看到了什么?有发现后,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发现。提问: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学生可能交流:钟面上有两根针,又粗又短的是时针,较细较长的是分针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适时演示课件,并总结板书:分针长、时针短。2尝试认读、教学“整时”(1)尝试认读
f谈话:通过刚才的观察、交流、总结,我们已经认识了钟面,那么怎样利用它们知道小力到家的时间呢?(点击课件,将小力到家的钟表图放大)
下面请同学们把手中的钟表调出小力到家的时间。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呢?你是怎么想的?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评价。(2)总结方法出示3个整时的钟表,让学生认一认,寻找共同点,教师课件演示学生的发现,总结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