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有关。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非都能使人们摆脱贫困,并非都能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科学技术有时“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
35、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P13013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第四,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36、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P132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们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实在群众观点的指导下形成的,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四章37、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P144145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2)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课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有用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一方面是一般的抽象活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重性。
38、试述价值量的决定。P1451461)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是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生产每件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就越大。商品的价值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