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2、牧草资源状况:我基地草山坡面积大,现有草场8000亩,其中可利用面积7000亩左右。现已人工垦荒草场1000亩以上。现已种植优良草场800亩连片草地,待种植400亩连片草地。草地优势明显,开发潜力大。草地资源是可更新资源,成本低,效益高,时效长,只要利用方式合理,管理科学,适当增加投入,对天然草场加以改良,提高牧草的利用率,其载畜能力还可成倍增加。3、草食牧畜发展现状一是现在草场质量差,产草量低。主要表现在天然草场中优良、良等草场所占比重小,人工草场和半人工草场出现退化;二是牧草利用率低,利用方式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目前,
5
f全县只有20的农作物秸秆和40的牧草用于饲喂牧畜,而用于养畜的部分,多数农作物秸秆未经青贮或氨化处理直接喂畜,大量牧草用于垫圈踩粪,造成了饲草利用不高或资源浪费,草场利用方式不合理,也是近山利用的多,远山利用的少;田埂零星草场利用多,成片草场利用少;低山利用多;高山利用的少。牧草资源利用率低,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二)畜牧业扶贫项目是认真贯彻落实我县草地畜牧业及特色养殖基地发展规划,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
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贯彻落实我县建立畜牧强县的目标要求,结合我县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畜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在二级公路的贯通及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的动工,给畜产品南下两广,北上重庆,东出湖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实施我县草地畜牧业项目,合理地开发利用丰富的草地资源,科学地建设草地,在2020年未实现人工种草5000亩,人工草场每亩产鲜草5000kg以上和草山改良产鲜草达每亩4000kg以上,实现羊存栏3000只,出栏4800只,实现以养羊为主的草地畜牧业年增收3120万元。
三、需求分析(一)市场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城市居民肉类的需要逐步向高蛋
6
f白、低脂肪“无公害、绿色食品”转变,人们对肉产品的需要日趋增大,特别是优质牛羊市场容量大,产品销售范围广。除满足本县市场需求外,还远销湖南、广东、广西、浙江等大中城市。据国家统计局公开资料表明,2006年全国人均肉类消费618kg,仅人均猪肉消费量就达396kg,占肉类消费总量的6410,牛羊肉仅占125。今后,我国居民肉类消费量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由于牛、羊肉脂肪少,瘦肉率高。以草地畜牧业方式生产的牛、羊,其在肉类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必将进一步增加,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