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招商选资和深化台港澳经贸交流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动外经贸事业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确保外贸出口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历史可比口径)增长9。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拓市场、调结构、增份额,推动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继续稳定和拓展外贸发展,保持现有出口竞争优势,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增强外贸企业竞争力。一是加快四个省级重点商品出口基地建设。认真开展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试点申报工作,扶持基地商会加快发展,有效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协调行业联合发展。以信息化手段的创新和使用为方向,建设一批为全行业企业提供有效服务的商务、研发创新、质量检测、信息、投资促进等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协调中央、
f省直有关部门,在出口退税、通关、检验检疫等方面给予优先服务。二是扎实推进科技兴贸战略。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与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增强传统商品品牌竞争力,加快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发展,提高三自一高(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渠道的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占比。三是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推动我市4家省级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加快发展,延长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链,力促泉州台商投资区、泉州出口加工区引进大型加工贸易龙头企业。四是统筹和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巩固并深度拓展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加快开拓东盟、非洲、中东、俄罗斯、南美葡语系国家等重点发展市场,推进市场多元化。积极开拓自贸区市场,密切跟踪国家自贸区谈判进展,用好已达成的东盟、智利、秘鲁、新西兰等10个地区的自贸区关税减让政策,着手研究目前在谈的澳大利亚、海合会、挪威等5个自贸区市场结构特点,加强与自贸区贸易机促进机构的联系,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拓展新的市场空间。五是扩大进口贸易。积极宣传中央、省进口贴息政策,鼓励行业商协会、企业抱团赴境外采购产品,引导企业积极进口稀缺原材料和先进生产设备,促进企业技术改造,推动进出口良性互动。六是培育外贸大企业大公司。努力培育一批出口超亿美元的大型外贸企业和出口基地龙头企业,实施重点企业一对一扶持政策措施,支持外贸企业结合
f产业梯度转移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在产业转移中实现高端产品输出、品牌输出和标准输出。七是增强国际贸易摩擦与壁垒的应对能力。完善四体联动工作机制,加强预警机制建设,拓宽信息收集渠道,深化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