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字母标号,下同____________,其中操作有误的是__________。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f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a.加入药品b.收集气体c.检查装置气密性d.验满e.清洗仪器、整理桌面【答案】1镊子或药匙2稀盐酸3CaCO32HClCaCl2CO2↑H2O4cabde5d【解析】(1)根据实验步骤加入固体药品可知,缺少仪器药匙;根据使用的两种药品知,缺少稀盐酸;(2)实验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加入药品,③收集气体,④验满,⑤清洗仪器、整理桌面,所以顺序为:cabde,d验满时应把燃着的小木条平放在瓶口,不能伸入瓶中,从上图看出此处错误。20小明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各步骤结论
总结
氯酸钾受热要分解产生
实
氧气,但是
将氯酸钾加热至融化,伸入带
验
木条复燃_____________。
火星的木条。
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实
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
验加热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不复二氧化锰受热不产生氧
解的催化剂。
二木条。
燃
气。
实
验_______________
三
木条迅速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
复燃
的分解。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f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l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2在小明同不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_______;第二方面的实验是要_______。【答案】1时间较长、温度较高22KClO32KCl3O2↑3将M
O2与KClO3的混合物加热4对比或对照等5比较M
O2在KClO3分解前后的质量6验证从反应后的剩余物中分离出的固体是否能加快KClO3的分解【解析】(1)实验三要看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反应中的作用,所以要加热二者的混合物;只加热氯酸钾,要加热到熔化才有少量氧气放出,生成氧气的速率较慢,反应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2)实验一和实验二是对比实验,通过对比得出二氧化锰的作用;(3)催化剂的特点是“一变,两不变”,即反应速率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要证明物质是催化剂,必须同时验证这三点,所以第一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