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技巧(学案)
一、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比、对偶、比兴、用典、双关、互文等。比喻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化虚为实、把抽象事物具体形象化的艺术效果。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拟人它使得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借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夸张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对比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1)用事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繁华景象,是虚写。
f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利用词的多义和多音的特点,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互文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