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感器有关的故障。7)能熟练使用、更换相关的传感器及配套电路。8)具备独立分析解决传感器方面问题的能力,试验及实际操作能力。9)利用网络、数据手册、厂商名录等获取和查阅传感器技术资料的能力。三、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1.课题项目安排及学时分配本课程分为检测基本理论、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两大部分。共安排56学时。
表1课题项目安排表
项目序号
课题项目名称
学时H
1
检测的基本理论
6h
2
电阻式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10h
3
电感式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6h
4
电涡流式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4h
5
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6h
6
压电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4h
7
超声波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4h
8
霍尔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6h
9
热电偶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4h
10
光电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合计
6h56h
f2.课题项目内容及实施各教学项目的教学内容设计见表21~213。
f表21项目1教学内容设计表
项目1检测的基本理论
学时H
6h
教学目标
1.了解检测及传感器的含义及工业检测涉及的内容;2.理解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3.了解几种测量方法的分类;4.掌握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及精度的计算;5.了解随机误差的概念及处理方法;6.了解传感器的分类、组成及特性。
教学内容
1.检测及传感器的含义及工业检测涉及的内容;2.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3.测量方法的分类;4.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及精度的计算;5.随机误差的概念及处理方法;6.传感器的分类、组成及特性。
重点难点
教学实施建议
本项目重点是掌握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及精度的计算,通过教学时对实例的
详细讲解,让学生从中理解。
本项目难点是传感器的分类、组成及特性,通过举例,使学生理清思路,从
中体会。
步骤
内容
方法、资源运用课时
检测及传感器的含义及工业检测讲授法;讨论法;
1
15
涉及的内容
现场教学法
2
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
讲授法;讨论法;1
现场教学法
3
测量方法的分类
讲授法;讨论法;05
现场教学法
4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及精度的计算讲授法;举例
1
5
随机误差的概念及处理方法
举例、讨论
1
讲授法;讨论法;
6
传感器的分类、组成及特性
现场教学法;案1
例教学法
教学资源考核评价
场地:实验室;设施:电脑、投影仪、屏幕、移动存储设备;教具:光电检测仪。
1.考察学生能否掌握上网搜索科技文献资料的能力,了解一个特定对象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框图等。2.考察学生能否了解最基本的误差计算。
f表22项目2教学内容设计表
项目2电阻式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学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