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的,写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分析。(3分)
35.东东同学在物理课上发现老师将两个不同种类的金属片插在一个水果上做成了一个水果电池,东东对水果电池很感兴趣,他想探究一下水果电池的电压,于是找来如下器材:桔子、西红柿、火龙果、铁片、铜片、锌片、电压表、导线(若干)、开关。请你依据上述器材帮东东同学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依据提出的问题挑选出你所用到的实验器材,说出实验中的控制变量,并画出实验电路图。(4分)
f36.在“探究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室备有如下器材:量筒、细线、足量的水、实心圆柱体(密度比水大,能放入量筒中)、量程合适的弹簧秤,请依据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越大。设计并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简述实验步骤。(4分)
四、科普阅读题(共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37题。(4分)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昂尼斯1853~1926发现,水银的电阻率(表示单位长度单位横截面积的某种材料的电阻)并不象预料的那样随温度降低逐渐减小,而是当温度降到415K附近时,水银的电阻突然降到零。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在温度降到绝对零度附近某一特定温度时,它们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无法测量的现象叫做超导现象,能够发生超导现象的物质叫做超导体。超导体由正常态转变为超导态的温度称为这种物质的转变温度或临界温度TC。现已发现大多数金属元素以及数以千计的合金、化合物都在不同条件下显示出超导性。如钨的转变温度为0012K,锌为075K,铝为1196K,铅为7193K。20世纪80年代初,米勒和贝德诺尔茨开始注意到某些氧化物陶瓷材料可能有超导电性,他们的小组对一些材料进行了试验,于1986年在镧-钡-铜-氧化物中发现了Tc35K的超导电性。1987年,中国、美国、日本等国科学家在钡-钇-铜氧化物中发现Tc处于液氮温区有超导电性,使超导陶瓷成为极有发展前景的超导材料。2009年10月10日,美国科学家合成物质Tl4Ba将超导温度提高到254K,仅比冰的熔点低19℃,对于推广超导的实际应用具有极大的意义。37
f(1)通过本文的描述,“电阻率”是描述材料
(选填“导电性能”或“导热性能”)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TC来表示。℃以下,电阻率几乎为零。
(2)超导体由正常态转变为超导态的温度称为这种物质的(3)2009年10月10日,美国科学家合成的物质Tl4Ba若温度在
(4)文中提到的温度单位“K”为热力学温度,若“温度改变1℃”和“温度改r